記得上世紀90年代的一首老歌是這樣唱道:穿過了青石巷,點起了紅燈籠,你十八年的等待,是純真的笑容。這首老歌也把曾經的我們帶進了無盡的回憶當中,這首韻味如同“女兒紅”美酒一樣深遠的歌曲一度紅遍大江南北。歌曲中描述的十八歲的女子穿過掛滿紅燈籠的青石巷,詩意滿滿。在江南的水鄉,青石巷是尋常巷陌,隨處可見。這是青石作為地鋪素材的韻味之一。
追溯到唐朝,那時的青石除了作為地鋪材料以外,甚至作為禮物相送。白居易曾寄托 “青石一兩片,白蓮三四枝。寄將東洛去,心與物相隨”,把青石和白蓮作為禮物贈送,表現了青石是故鄉的產物,見到青石如同看到故土和鄉親。古代關于青石描述的詩句更是多達60余首,其中還不乏像蘇軾、杜甫這樣的大文豪對它的稱頌,可見我國從古代開始就對青石情有獨鐘了。